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码头的耳报神迟迟没有好消息传来。即便打听到什么,也只是出洋的船队在哪个港口“听说”过使团的消息,如此而已,春瑛压下心中的挂念,一边照看家里,一边准备嫁妆,偶尔拿纸笔根据回忆画出世界地图,估算胡飞的日程。

而路家牙行,则渐渐兴旺起来。路有贵不满足于只经营棉布生意为主,便逐渐加大了丝织品的份额。不过他没冒险做大,只是联系上过去在京城认识的江南绸缎商人,开始充当他们的供货商。那些商人都笑说:“从前是我们卖料子给你,如今你反过来卖料子给我们,真真是风水轮流转了!”路有贵哈哈大笑。

年下路家牙行盘账,几个月下来,居然积下了五百多两的利润。照这个势头,不出十年,路家就真的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贵人家了。

路有贵心满意足,打算开春就将老婆儿子一起接过来。他已经看好了城内一家学堂,夫子是个举人,最善长教孩子读书的。过去十年里便教出了两个进士、五个举人、十几个秀才,而且待农家与商户的儿子也是一视同仁。他打算把儿子送过去,读上几年书,将来哪怕是考个秀才功名回来,他这辈子也再没有遗憾了。

为了让自家名声好听一点,他还跟女儿商量一番,趁着年关,在苏州府附郭的吴县买下了八十亩田地,没租给佃户,只是雇了人手修整沟渠,打算开春后再雇上三四个熟练的长工,种上稻、桑、豆、油菜、瓜菜等物。这样一来,哪怕产业小一点,路家也从商户转变成了地主。

次年开春,运河一解冻,路有贵就立刻运一批货物北上,顺便把妻儿接了过来。小虎头一次到江南,看什么都新鲜,兴奋得街头巷尾地乱窜,春瑛哭笑不得地喊了他回来,又塞他几样苏州特色小吃,并把自己精心准备的书本和笔墨纸砚指给他看。

路妈妈满意地看着修整一新的宅子,再瞥一眼恭谨侍候在旁的小香,心情很好,甚至还微笑着教小香身为丫头穿衣裳应该怎么配色,并纠正了她几处“规矩”。小香困惑地看了春瑛一眼,见了春瑛的眼色。立刻明白了,恭敬地答应着路妈妈,至于背转身后如何,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为了转移母亲的注意力,春瑛特地叫荷嫂和小香拿了十几匹料子过来,对母亲道:“娘,这是预备给你和弟弟栽衣裳的,都是上好的料子,有纱罗,也有缎子,你瞧瞧喜欢哪个?我觉得这匹藕荷色的湖绉,正好能做件夹袄,衬娘那条酱紫色的裙子最适合不过了。虽然已经是三月了,但早晚还是挺凉的,我连夜赶做,三天就能得了。这匹宝蓝的绵绸,就留着做件夏衣,过个把月就能穿了。这个石青的,给弟弟做新衣裳吧?他要去上学,还是穿得简洁稳重些好,先生见了也喜欢。况且这料子颜色深,质地又厚实,最耐穿不过了……”

路妈妈看着女儿翻动着各色料子,不停地说着这个好、那个妙,哪个又适合做什么,不由得眼花缭乱,但看到那光滑柔软的绸缎,她心里又无比欢喜。如今能光明正大地把绸缎穿出来,又不用担心料子太贵了穿不起,随便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真叫人舒心得很。她捏起石青料子一角睨了几眼,道:“色太深了,小虎还小呢,那个宝蓝的给他,还有这个绿色的,你先给他赶制出来,让他穿着去拜见老师。这个是什么绸?瞧着怪好看的。”

“这个是苏州本地产的春绸,又叫线春,正好拿来做春天的衣裳。娘要是喜欢,我做完了弟弟的,就替娘做一件。”

“那就做一件褙子,你也做件袄儿吧,换一个颜色,要娇嫩些的,瞧你穿的都是什么衣裳,也不知道把自己收拾得体面些。”

春瑛无奈地看着身上的浅绿袄儿、青色百褶裙,知道母亲的审美是看不上这样淡雅的搭配的,聪明地选择了沉默,手下拖过另一匹料子。又转移了她的注意力。

路有贵舒舒服服地坐在圈椅上,看着一家人和乐的情景,心中非常愉快,转头对女儿道:“年前不是得了一匹漳绒?你只给我做了一件道袍,便收起来了是不是?”

不等春瑛回答,路妈妈便插了句嘴:“漳绒?我听说过,叫什么天鹅绒的是不是?听说只有达官贵人能穿,咱们也能穿么?穿穿绸缎就行了,穿这种金贵东西,若是叫官府的人给抓起来,可怎么办?”

路有贵挑挑眉,笑而不语,春瑛便道:“娘不必担心,江南没京城那么讲究,外头连一般百姓人家也有穿绒的。爹是要出门应酬时才穿的。”路有贵也道:“如今穿绒的满大街都是,漳绒不算什么,雕花天鹅绒都有平民百姓敢穿出来,你就放心吧。”又对女儿说:“剩下的绒料,给你母亲也做一身衣裳,要细细地做,预备年下好穿。再遇上这样的料子,就多留几匹。到了年底,康哥儿也长大些了。也让你姐姐一家来住上几个月,到时候给他们一家也都做一身。”

春瑛笑着应了,想着到时候一家团聚,自然是件乐事。不过,她又忍不住想起了胡飞,这都大半年了,他也该回来了吧?想到这里,她便在脑中盘算着,要弄一匹素绒,给胡飞也做一身。

不知是不是因为上天听到了她的心声,她这念头才在脑中转了两三圈。前头店里便有人来报:“刘家港来人了!”她先是愣了愣,接着便马上跳了起来。

路有贵忙吩咐那人进来问话,那人答道:“昨儿傍晚时分,就有靠岸的船队说看到使团的宝船了,结果二更时,船就靠了岸。早上众人方才听说,都闹开了,小的亲自挤到码头上问过,确实是朝廷派往西洋的使团所坐的船,听说带团的是位老王爷。小的立刻就赶过来报信了。”

春瑛紧紧抓住父亲的手臂,激动得只喊了声“爹”,便什么话都说不出来。路有贵忙吩咐家人:“快备车!不,备船!我要亲自去确认!”

从苏州到刘家港,坐船虽快,也要花上大半天功夫,因此当路家的乌篷船抵达码头附近时,已是过了一夜。天色渐渐亮了起来,太阳也从东方的云层后露出了一边小脸。三月的清晨,水边还刮着寒风,吹得码头边上停靠的一排大船桅杆吱吱作响。

春瑛裹着厚实的披风,坐在马车上,掀起车帘一角焦急地往外看。她是硬跟着父亲过来的,路有贵如今正站在马车边上等消息,墨涵与另一个牙行伙计,以及那名在码头上打听消息的雇工便分头找人去打听,只是问了几个人都说不清楚使团的人昨晚下榻在何处,行程又是如何安排的,是不是直接回京复命?还是要在太仓稍做休整?春瑛心里又是急切,又是激动,简直没法在车厢里安心等候回音。

至少过了小半个时辰,墨涵才回来报说:“问清楚了,昨晚是歇在知州府里,只是今儿一早,应天府的人就过来了,打算接温郡王和使团的人前往休整。如今也不知道出发了没有,更不知道使团的人是不是全部都要去南京。”他也有几分焦急,几年没见旧主人了。也不知道胡飞此行是否安好。

春瑛一咬牙:“先去知州衙门瞧瞧,若是人真的走了,再去南京打听!”

路有贵一挥手:“走!”

一行五人又重新掉转方向,往知州衙门去了。结果离着还有整整一条街的路程,他们便已看到衙门口处人头涌涌,熙熙攘攘地吵个不停。

待伙计去打听了,春瑛等人才知道原来出使的使团成员里,大部分都是江南本地人,其中太仓、嘉兴、苏杭等地的就占了七八十个,连随团的士兵护卫都有大半是南京驻军里挑出来的,因此一听说使团回归,那些家眷、亲朋便都赶过来打听消息了。使团成员听说是家人来找,也都赶出来相见。一别经年,又是经历了生死大险的,这一见,便都激动起来,哭的哭,笑的笑,闹成一团。又因为知州衙门太小,本地官员生怕人群打搅了温郡王的清静,只肯让众人在衙门前的空地上说话,因此才会把一条街给挤满了。

人实在太多了,离得远些还好,一靠近,就连路都几乎走不了。春瑛见在场的人里,有许多妇孺,便也顾不得许多,径自走下车来,遥望一眼人群,深吸一口气,就要往州衙门口挤,却被父亲拉了回来:“急什么?!旁边有茶楼,咱们进去等消息。墨涵去打听!”墨涵应了声,拉上雇工一起去了,春瑛只等跟着父亲带着伙计上了茶楼。

茶楼的大堂同样挤满了人,路有贵多花了点银子,才要来一间二楼的雅间,进去坐下,把小二赶走了,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拿起来想喝一口,又忍不住放下,起身往窗边靠过去。


页面连接:http://www.politicalblack.com/book_0_zcozn/ihfvfzif.html

69书吧 360小说网 贼吧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豆豆小说网吉林省柏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