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2004年3月底。安吉拉再次来到了中国,不过这次的目的地不是北京而是上海,而且带着大队人马也不像之前那样匆忙和低调。只是因为事起突然,等她离开机场后中国的记者们才得到了消息,所以免去了在机场被围困的苦扰。

“事实上,就算他们来我也什么都不会说,要知道我甚至没好好休息就到上海来了。”在入住了希尔顿酒店的套房后,瘫软在沙发上的安吉拉这样对艾莉婕说道。

“知道了,我会让他们别来打搅你的。”艾莉婕毫无表情的模样依然如固。

安吉拉随后略微梳洗了下,和衣躺在了床上。这个月她确实累坏了,筹备中的《拉贝日记》每个环节都要过问,比如要求华谊方面必须完全按照她画的草稿搭建布景,而且主要部分必须在月底交付使用。当然,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而且有皮克斯派过去的财务监督,也不用太担心出什么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服装——她要求中国演员的服装必须符合民国时期的要求,不能出现任何张冠李戴的东西,最后干脆打包交给了华谊。以及配乐——这个本来应该是后期才会考虑的,可这么多年来她已经不止一次在构思,想要将二胡的音色和小提琴的融合起来,所以休息的时候她都在谱着曲。

事实上。关于布景的那些各种草稿也是这么多年在不断推倒重画中累积下来的,否则她怎么可能这么快的拿出来。

然后还有和几位主要演员保持联系,和他们讨论剧本和角色,并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又或者反复画着分镜头的草稿等等。可以说,如果不是对灯光对道具对造型不甚了解的话,她肯定会将这些也抓在手中。简单的说就是,一切都得按照她的构思来。还好,员工们基本上都是合作惯了的,对于他们来说也不过是比以前更为忙碌了些,还在忍受范围内。

虽然很累可至少有一点好处,安吉拉完全没时间去想别的,加上艾莉婕有意无意减少了原本每天都会夹在行程表里的那些情报,所以她的脑袋完全被《拉贝日记》所占据。甚至凯拉打来电话说不上两句都会被挂断,凯拉虽然有些不满,但从安妮和艾莉婕那里得知了情况后,也就没再抱怨什么。

第二天,长长的睡了一觉后安吉拉的精神依然不是很好,时差不是这么容易倒过来的,加上她在到上海的前两天都还在和斯蒂夫.巴斯米以及海因茨.马提亚斯讨论着拉贝和威尔逊的关系,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很正常。

“一共有六份。”精神略比安吉拉好些的艾莉婕这时为她整理着各种邀请。

“全部都推了吧,我到这里来可不是为了参加酒会。”安吉拉皱着眉头说道。

“全部?你确定?”艾莉婕将这些请帖拿到她的面前,快速扫了几眼后安吉拉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些,想想后她才又道:“留下上海市政府的,其他的推掉好了。”

“华谊为你准备的也推掉?”艾莉婕问道。

“还有几天吧?暂时不作答复。”安吉拉想了想后如此回答,“另外,告诉他们,下午的新闻发布会我不参加。让麦金利以及斯蒂夫、海因茨他们去就行了。”

艾莉婕似乎想要说什么,但张了张嘴后却什么声音都没有发出来,只是点头表示明白了。看着她离开的身影,安吉拉耸了耸肩,她知道莉莉想说什么,但她不认为自己做错了。

早在一周甚至半个月前,中国的娱乐新闻里就开始模糊的报道什么“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华谊将会斥巨资将《拉贝日记》搬上大银幕”之类的消息。尤其是在网络上,一些人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称华谊这次打算投资差不多7000万人民币将这部见证了大屠杀的日记拍成电影,至于有那些演员谁来导演这些具体的内容,却通通没有交代。

而华谊的ceo王中军却一直对此闭口不谈,在很多人眼中保持沉默就等于不否认,于是人们尤其是网民顿时有些群情汹涌的,纷纷为华谊的行为大声的叫好。虽然也有专家在媒体上表示忧虑,这样做可能会影响中日关系什么的,但很快就被淹没翻不起浪花。

在爱丽丝.张的那本书以及后来的那部纪录片用各种方式传入中国后,《拉贝日记》受到很多人——尤其是网民——的推崇,所以对华谊的行为纷纷表示支持。

随着媒体的一再逼问,王中军表示确实将投资7000万制作《拉贝日记》的电影,不过将是和国外的电影公司合作。除此之外他什么既没说总投资为4000万美元。也没说合作对象是谁,更没提是谁主导,总之,除了投资金额其他的都模棱两可。饶是这样,媒体们依然热捧不已,网上的小道消息更是一个比一个夸张——不得不说,王中军在制造舆论方面还是有一手的,在04年网络推手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就可以做到这种地步。

安吉拉并不在乎对方搞这些小动作,反正当初的合约上是写明了的,即使允许他们投资可电影所有权还是在她手中的。只是她没兴趣配合华谊做这种宣传,就像她虽然做出妥协允许有来自中国的资金,但只要那些人敢指手划脚她立即终止走人,而且这点也是隐晦的告诉过王中军。所以,你做你的小动作,但是别扯上我。

至于媒体可能会说她耍大牌,耍大牌就耍大牌好了,反正这是我的电影。安吉拉在心里如此说道,然后又轻轻叹了口气。也只是我的电影。

在休息了一小会儿,又和太平洋那边通了几个电话,稍做调整的安吉拉在天黑后启程参加市政府举办的酒会。没什么好说的,参加酒会的大多都是政府的高官,以及一些有身份的富豪,哦,还有美国领事及夫人。安吉拉的交际能力虽然被磨练得不错,可毕竟不喜欢参加酒会,再说这还是第一次和中国政府的高官打交道。所以略尽了下自己的义务,随后就了回酒店休息,她要尽快恢复过来好正式开始拍摄。

让她意外的是,第二天的报纸完全没有提“耍大牌”之类的消息。所有的娱乐头版都被“安吉拉.梅森赴华拍摄《拉贝日记》”的消息所占据。所有的细节,比如总投资金额以及整个筹备工作,还有华谊的定位都被写了出来。

披露之后的反响是巨大的,这样的落差让有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不能接受,在他们看来这样的题材当然是让本国的电影公司来制作才是更好。可没想到的是,7000万的资金也只是对方投资的四分之一,所有的主导权更是拿在对方手里,信誓旦旦要斥巨资将《拉贝日记》搬上屏幕的华谊只不过是给别人打下手,这让人怎么接受?

不过,没多久大部分人又转变了过来,因为制作公司是连续6年拿到奥斯卡最佳电影的皮克斯,而导演兼制作人则是好莱坞那个传奇女性安吉拉.梅森。

安吉拉在中国的人气也算是相当高的,就凭会流畅的说中文还写过唱过中文歌曲,足够让她比其他人更容易获得中国人的好感。更何况她在那么多的经典电影中插了一手,加上11岁开始写剧本,16岁开始当导演,从98年起连续6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的神奇经历,还有着亿万富豪的背景;而且两个国家还隔着太平洋,在距离产生美的作用下自然受到了不一般的追捧,就连中文论坛也早早的在01年就成立了。

虽然也有人怀疑她能否把握得住这个题材,但一想到她在19岁就制作了《钢琴家》这样的电影,就实力而言,完全有能力将《拉贝日记》制作成一部出色的电影。

再说。受美国电影的影响,中国人对于奥斯卡有着不一般执着,所以人们很快接受了这个事实然后变得非常兴奋,希望能看到她制作《拉贝日记》然后拿到奥斯卡最佳电影——皮克斯连续6年拿到最佳电影可都是出自她手。

同时,在那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麦金利的发言也为她增加了不少分:“几年前,安吉拉小姐在读到《拉贝日记》的时候曾非常的惊讶,虽然她对中国有所了解,也知道在几十年前的那场战争中中国遭受了多么大的苦难,但还是头一次知道发生过这么可怕的灾难发。她为此收集过部分资料,却发现这几乎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很多东西都被束之高阁。除了研究人员外没人会碰,于是就有了将《拉贝日记》搬上屏幕的念头。”

这段话自然是获得过安吉拉的首肯的,被中国各大媒体刊登出来后,顿时又引发了热议。大多数人都在连篇的称赞,毕竟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只要有人对自己好,那么自己就应该对那个人好。即使有那么一两句这样那样的质疑声、不屑声、嘲弄声,也随即被淹没。所以没人在乎安吉拉有没有参加新闻发布会,主办发不是说了么,那是因为时差没有调整过来身体有些不舒服才没有参加,这很正常,不是吗?


页面连接:http://www.politicalblack.com/book_0_zwfqn/ihcovqho.html

69书吧 360小说网 贼吧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同人小说网牛文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